搜尋
喪葬流程
土葬可以說是華人孝道文化的最高展現,土葬的每個細節都有其講究之處。但隨著近年來火葬的盛行,許多人也好奇,現在土葬合法嗎?真的還有人在土葬嗎?
前言:台灣現在還可以土葬嗎?現在的土葬儀式包含哪些環節,需要多少費用?輪葬制度的重點是什麼,又有哪些要注意?以下帶你認識土葬的流程和相關規定,全面評估土葬的優缺點。
「葬」具有安頓死者最終歸宿的意涵,而土葬意即將遺體埋入土裡,作為安葬死者的方式。基於入土為安、魂歸故土的觀念,土葬是華人社會最傳統、最常見的喪葬儀式之一,也在早期台灣民間普遍被採用。
土葬源自悠久的古老文化,儀式隆重,種種環節更是大有學問。涉及風水、習俗和生死觀等方方面面的考量,早期對於土葬的堅持與講究,從擇地擇日、出殯下葬,到日後掃墓祭祖,乃至數年後的掘地撿骨,反映了傳統社會對生死大事的慎重,也是一種文化傳承。
然而,現代人的殯葬觀念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,土葬已非主流。台灣地狹人稠,土地資源有限,面臨土地開發、人口膨脹等議題,如今墓地取得相當不易,土葬因此逐漸式微,而在政府積極宣導下,火葬取而代之成為主要的殯葬方式。此外,環保意識的成長,加上海葬、樹葬等選擇日益多元,現今採土葬者少之又少,更瀕臨文化失傳的危機。
如今環境改變,選擇土葬除了講求風水地理,還必須遵守相關法規。而要怎麼把土葬辦得合法又合禮節?以下重要流程不可不知。
土葬流程的首要部分是「勘輿地理風水」,即選定合適的安葬時間、地點。通常會請擇日師或風水師協助,包含核對往生者和家屬的八字、生肖,並依此擇定下葬的位置、日期和時辰。以傳統角度而言,在良辰吉時葬於福地,不僅是讓祖先入土為安,也庇蔭後世子孫平安健康、興盛昌隆。
待告別式、移棺至室外並蓋棺封釘後,於吉時將棺木移至墓地,進行發引、辭客,也就是一般俗稱的「出殯」。過去出殯通常是人力抬棺,現在則以靈車運送,所以必須先行確認棺木尺寸、隨行人數乃至路線安排等細節,並準備相關文件,以利接洽墓園管理單位。
而「申請營葬」是土葬最重要的行政流程,應在出殯前辦理完畢。申請人需填妥申請書,同時備齊死亡證明書、除戶謄本、訃聞、申請人身分證、印章及親屬關係證明等文件,經相關行政機關核發埋葬許可證,才能合法進行下葬。
下葬前,除了依循風水地理,也應遵照相關法規。依照殯葬管理條例,墓基大小、埋葬深度還有墓頂高度皆有限制,如單一墓基面積最多八平方公尺,埋葬深度低於地面至少七十公分,而墓頂高於地面不超過一百五十公分。
抵達墓園後,先將棺木置於墓穴旁,先行「打栓」,將棺材的某部分打孔並插入木槓通氣,讓遺體能夠順利腐化,以利日後撿骨作業。時辰一到即入壙,請地理師進行「羅經定位」,確認好經緯度和方位,並由法師協助家屬培土,然後用相思木炭或土掩埋。最後來到土葬儀式尾聲,包含祭拜土地公及先祖,以祈請守護墓地。待誦經迴向、化紙錢結束,由法師帶領家屬說吉祥話,繞墓三圈,即完成儀式。
此外,傳統土葬從入殮到下葬還包含許多由民間習俗承襲而來的儀式,如跑赦馬、過金橋、永靖弄鎦、哭路頭及化靈厝等,對於處理後事一切從簡的現代人而言相對繁瑣,卻處處隱含對死者與家屬的體貼,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選擇土葬,除了往生者及家屬的意願,諸如費用、地理條件、環境影響及宗教信仰等層面也應納入考量。以下針對土葬的優缺點進行整體評估。
土葬整體儀式繁複,除了費時,往往也需要一定的財力。尤其現在土地資源珍貴,取得土葬用地往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與金錢,再加上公墓具使用年限,屆時辦理撿骨、遷葬、購買塔位安置遺骸又是一筆支出。因此,評估土葬預算時,不僅要準備喪禮儀式及墓地的花費,也要考慮到日後二次葬的後續費用。
再來是地理條件。過去土葬往往選擇風水寶地讓逝者長眠,也供後世祭祀追思,對生者死者都是圓滿的安排。然而,隨著都市化、土地開發等環境變化,覓得理想又符合預算的地點難上加難,且若遇地震、淹水等天災,日後墳墓的清理、維護甚至修繕等作業,也需要家屬們花心力處理,更成為土葬沒落的一大因素。
環保是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。相較於火葬焚化棺材、陪葬品所造成的空氣汙染,土葬「塵歸塵,土歸土」的方式似乎比較合乎自然。然而,土葬也有潛在的環保疑慮,例如遺體裝有假牙、義肢等,或經過醫藥注射、防腐處理,長期下來恐釋放有毒物質,進而汙染土壤及地下水。若想要以更友善大地的方式進行土葬,建議慎選棺木材質,或遺體不採防腐處理等方式,以減少對當地造成的危害。
除了葬禮形式,遺體處理方式也因宗教或文化習俗而異,因此往生者的信仰也必須顧及。比如受到儒家觀念影響,老一輩認為死後應「入土為安」,因此主張土葬;而早期基督徒基於等待肉身復活,還有對身體的尊重而傾向土葬。以傳統文化或宗教觀的角度來看,土葬或許是最合宜的做法,不過因應時代、環境與政策的變化,最重要的還是生前與家屬做好充分溝通,協調處理後事的理想方式。
受到土地、預算及法規等條件影響,要合法土葬,有其條件限制。而基於台灣各地的地理條件、人口密度、地方民情甚至族群習俗,各縣市政府對土葬的相關規定也不同。
要合法土葬,該怎麼做?依殯葬管理條例規定,現今土葬以公立公墓為限,且應事先申請埋葬許可證。因此,如果在自家土地蓋墳墓埋葬遺體,已是違法行為,恐被處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。另一方面,也不是每一處公墓都開放土葬,各地政府會指定可申請土葬的公墓,例如台北市富德公墓、桃園第一公園化公墓、高雄燕巢深水山公墓、台東市第三公墓等。
那可以擴建私有墓地進行土葬嗎?根據殯葬管理條例,既有墳墓只能依原有樣式進行修繕,不可擴大或增建,若觸法可能面臨最高三十萬元的罰鍰。此外,目前台灣並未統一規定土葬公墓的存放期限,依地方政府規定,也有大約七至十年的使用年限差異,且以一次為限,起掘後必須火化處理,不得再次土葬。
土葬一般來說至少要六十萬左右,花費則依地區、規模和服務需求而變化。土葬除了喪禮儀式外,還包含棺材、墓地、墓碑等費用,而因應政府推行輪葬制度,墓地使用期滿又衍生出撿骨、火化、塔位等遷葬相關支出,收費項目繁雜,因此比其他喪葬方式的價格還高。以下就土葬收費價目做重點介紹。
墓地是土葬花費中相當重要的部分,基本上以單棺六點六平方公尺計價,收費標準因各地物價而異。其中以都會區最貴,如台北市富德公墓費約七萬元,與台東第三公墓兩萬五千元相比,呈現近五萬元的價差,而諸如申請埋葬、起掘、火化許可等手續費也須一併評估。若有經濟負擔,完成遷葬後可向主管機關申請補助或救濟金。
此外,因應不同的埋葬需求,棺材的價位也有所差異。一般土葬用棺材價格落在三萬至八萬之間,高級一點十萬至三十萬,比起火葬用棺材價格高上數倍。若欲進一步了解土葬相關費用,可上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查詢詳細資訊。
輪葬制度是政府因應墓地供不應求所推行的策略,旨在確保民眾公平使用墓地的權益,並重複利用土地資源。按照規定,公墓使用期滿,須將遺骸遷出,供下一位使用。而公墓的使用期限大多介於七到十年,以當地政府規定為主,如台北市七年、台東市八年,台南、高雄及宜蘭十年,而花蓮年限最長十五年。
公墓使用年限即將到期,該怎麼做呢?首先須向主管機關申請「起掘許可證明」,辦理遷葬。欲申辦起掘作業,一般需填具申請書、身分證件及印章、戶籍資料等,待政府核發許可證後,擇日處理撿骨、火化等後續事宜,並於三個月內完成。
輪葬制度雖能有效管理墓地,但考量到遷葬後遺骸的處理及安置,及火化及塔位等相應的費用,若選擇土葬,家屬需先做好二次葬的準備,避免處理不慎而衍生的法律問題。
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
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。
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,就如同家人般溫暖,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,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,尊嚴體面、放心遠行。
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,歡迎撥打服務專線
24小時免費|禮儀服務專線:0800-555-186
金麟生命禮儀團隊,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
金麟生命 全省服務據點
地區 | 名稱 | 地址 |
台北 | 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157巷2號 | |
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78號 | ||
新北 | 新北市板橋區新海路440號 | |
桃園 | 桃園市桃園區大有路923號 | |
桃園市中壢區培英路316號 | ||
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 | 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100號B1 懷遠堂 | |
衛福部桃園醫院 | 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1492號B2 往生室 | |
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 | 桃園市新屋區新福二路6號B1 往生室 | |
國軍桃園總醫院 | 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168號 懷遠堂 | |
新竹 | 新竹服務處 | 新竹市北區成德路95號 |
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| 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一段199號B2 往生安息室 | |
苗栗 | 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| 苗栗縣頭份市信義路128號B1 往生安息室 |
台中 | 台中服務處 | 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168號 |
嘉義 |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|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539號D棟B2 安息室 |
高雄 | 高雄服務處 | 高雄市三民區本館路600巷20號 |
Back to all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