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
殯葬禮儀
火葬是現代社會中最普遍的喪葬方式之一,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。它不僅僅是單純的焚燒遺體,而是具有嚴謹流程和重大的文化意義的儀式。本篇文章將全面介紹火葬流程、注意事項,以及在台灣的實際操作規範,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一儀式。
火葬為最為普遍的喪葬方式之一,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裡。不過,火葬不只是單純的焚燒遺體而已,它的流程不僅嚴謹,還具有重大的文化意義!本文帶領您全面了解與認識火葬。
所謂的火葬,是指將遺體送進攝氏870─980 °C 的高溫火爐裡,在瓦斯和柴油的燃燒作用下,最後轉化為灰燼的過程。一般的火葬會在火化室或火化爐舉行,現代的殯儀館或禮拜堂裡常有火葬的設施,且可用調校系統來監控火爐內的狀況。遺體在火葬後化為骨灰後,則會根據家屬或往生者的意願再進行土葬、灑葬或其它安葬和安置。 火葬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,印度教、佛教將火葬視為肉體轉化為精神上解脫的重要手段,因此大致上來說,亞洲國家如印度、日本和中國等,火葬的文化較為普遍。我們來看看火葬的特點:
●衛生方面:處理方式乾淨,且較土葬不占空間。
●專人管理:火化後通常會供俸於塔,有專業人士照顧。
●方便快速:方便、有效率,並省去日後撿骨的繁雜手續。
●土地稀缺解決方案:近年來,因為土地日益短缺,加上燒成骨灰後安置較為方便且多元,火葬更加倍被提倡。
大部分殯儀館的火化爐都有標準大小,不過國外一些比較大的城市會使用超大火化爐或是小火化爐,去處理較重的往生者或是夭折的小孩子。國內則多目前此種設施還不普遍,多會建議轉為土葬。台灣幾乎每個縣市都設有火葬場,全部共有36座。比較特別的是南投縣,他們沒有公營的火葬場,只有私營的慈德寺火化場。彰化市則是全台唯一沒有火葬設施的縣市,日前彰化市公所提出興建火葬場的計畫「彰化市立殯儀館增建設施先期規劃案」遭民眾反彈和抗議,未來公部門、環境保護團體和專家學者似乎須還須進一步協調,也許再度評估和尋找適合地點,才能面對彰化缺少火化場的問題。 一般而言,告別式結束後,殯葬人員會直接協助將棺木移至火化場,亡者家屬不用擔心要自行移送遺體到其他地方。接下來,在祭拜區的誦經儀式過後,就會請家屬休息等待遺體燒化完成,最後接續撿骨的流程。 如果想要仔細查詢各地區火葬場的位置,內政部的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、臺灣殯葬資訊網都有相關資訊。
火化許可證怎麼申請? 關於火化許可證的說明,《殯葬管理條例》第 25 條第 2 項寫到寫道:「申請埋葬、火化許可證明者,應檢具死亡證明文件,向直轄市、市或鄉 (鎮、市) 主管機關或其委託之機關申請核發。但於縣設置、經營之公墓或火化場埋葬或火化者,向縣主管機關申請之。」火化需要以書面申請,禮儀負責處所會先查閱近期火化租訂狀況,確認火化租訂未達上限後,就可以備妥以下必要文件,到全台灣有受理遺體火化的殯儀館臨櫃申辦或線上申辦,並繳交火化規費即可。
●死亡證明書正本
●家屬身分證影本及印章
●代辦業者須填寫委託書並加蓋印章
●填寫火葬許可申請書
從過世到火化需要幾天?中間會有哪些流程? 依據內政部針對國內殯葬消費行為所作的調查研究報告,喪家從接收遺體到安葬平均共需要13天,一般來說10~15天都算常見。我們以道教傳統習俗來說明,台灣的喪葬禮儀究竟有哪些具體流程呢?
過世親人的遺體須被移至自宅廳堂或是殯儀館安置。
設立靈位,並以「招魂幡」進行招魂、「魂帛」則供亡魂依附。
因道教有黃泉路之說,人們相信腳尾燈能帶領亡者順利走向陰間、腳尾錢是前往地府的過路費、腳尾飯則是避免挨餓、腳尾經又稱度人經,能位亡者開魂路。然而,近代因為喪禮大部分於殯儀館舉行,此禮俗多已被省略。
喪葬包含各種儀式,傳統上每一項都會視陰陽五行和沖剋與否去決定時間和地點,如上下述的入殮、公祭等。火化後靈骨塔的位置選擇也是有其講究,例如依往生者的生肖選擇吉位坐向等。
信仰上認為人死後的魂魄每7日會散去一次,直到49日才完結。在這期間透過道法祭拜,可以煉鑄亡者的形魄,讓祂不會飄泊無依。
超渡亡魂是識做法事的主要目的,因為可以同時普渡孤魂野鬼,因此傳統文化上非常重視法會。通常人們會在亡者出殯的前一天請道士設壇,透過誦經儀式,幫助拔渡期其升天完成輪迴。
遺體經過沐浴、更衣、化妝再放入棺木的動作稱為「入殮」或「入木」。若是遺體已在殯儀館內,入殮前一天會將其從冷藏櫃抬出後再進行沐浴;在喪宅自家則會在助念後用心毛巾擦拭遺體。傳統上認為,入殮是葬儀中數一數二重要的環節,為的是讓往生者擁有風光得體的最後一面,藉此也讓家屬安心並得到安慰。如此慎重,因此又大致分為下列5個流程。
由禮儀師和入殮師協力,為往生者沐浴身體、穿上壽衣或亡者生前最喜歡的服裝、梳妝打扮。
師父會協助家屬進行,包括備菜、供品等,讓亡者以生人的身分享用最後一次菜餚。
往生者手中握著的錢,會由師父均分給子孫,有財富傳承的象徵。
人們可以在棺木裡放入紀念品或亡者生前喜歡的衣物,家屬也可放入紙蓮花、元寶等象徵祈福。
最後,於良辰吉時蓋上棺材並封棺。
出殯前,按照與亡者的親疏關係先後祭拜的儀式稱為「家祭」;家祭後,由外賓弔唁拈香之祭為「公祭」,輪流追思。現在祭儀講究簡單隆重,且通常會由殯葬業者協助安排。
如今大部分遺體會以火葬處置,詳細流程如下。
家屬由禮儀師帶領至火葬場,並出示火化許可證。
火葬場工作人員確認骨灰盒名字、遺體與火化爐之編號是否一致。
將靈柩移至火葬場的祭拜區。
開始火化誦經儀式(以下經文供參)並通知工作人員點火:
1.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
2. 南無西方接引阿彌陀佛
3.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
4. 往生咒、變食真言
5. 迴向
工作人員將棺木推進火化爐,啟動開關、進行燒化。
家屬到休息區等待火化完成,約需1~2小時。
禮儀師引領家屬前往撿骨室,撿骨入甕、擇時進塔。
火化儀式結束後,長孫或長子經引導將亡者牌位捧回自宅供俸。
除了親人亡故後的第100天,周年也必須祭祀,而後再擇吉日進行三年祭與合爐儀式,每年清明、忌日再進行追悼。
●粉狀物:粉塵的摩擦會引發化學反應,容易出現閃燃現象或爆炸,因此像是檀香粉、玉米粉、爽身粉等粉狀物品,都不能放入棺木。
●電子器具:親人也許會以紀念為由,想將手、遊戲機、智慧型手錶、耳機、收音機等放入棺木,當作燒給往生者的物品。不過只要有電池或任何電子裝置,都有可能引發危險。
●醫療儀器:曾有往生者遺體內的心律調節器沒有被取出來,而導致爆炸的事件。其他醫療器具如引流管、導管、助聽器、心瓣器等,也都是禁止的。請記得了解遺體生前疾病情形,在火化前確保無任何醫療儀器保存在體內。
●玻璃與金屬製品:如鏡片、鏡子、玻璃瓶、項鍊、刀子等。
●塑膠、橡膠或皮革製品:和玻璃、金屬相同,塑膠、橡膠、皮革製品容易燒黏在在骨頭上,增加處理上的困難。
●含酒精成分的物品:易燃物會造成安全性問題,常見如香水、體香劑、打火機或其他含酒精的物品。
如果真的想在火化時表示哀悼和祝福之意,建議放入鮮花、卡片或是不擺放任何陪葬品,讓火葬過程能夠順利完成,也才能讓往生者安詳離去。
金麟生命 全省服務據點
地區 | 名稱 | 地址 |
台北 | 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157巷2號 | |
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78號 | ||
新北 | 新北市板橋區新海路440號 | |
桃園 | 桃園市桃園區大有路923號 | |
桃園市中壢區培英路316號 | ||
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 | 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100號B1 懷遠堂 | |
衛福部桃園醫院 | 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1492號B2 往生室 | |
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 | 桃園市新屋區新福二路6號B1 往生室 | |
國軍桃園總醫院 | 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168號 懷遠堂 | |
新竹 | 新竹服務處 | 新竹市北區成德路95號 |
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| 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一段199號B2 往生安息室 | |
苗栗 | 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| 苗栗縣頭份市信義路128號B1 往生安息室 |
台中 | 台中服務處 | 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168號 |
嘉義 |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|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539號D棟B2 安息室 |
高雄 | 高雄服務處 | 高雄市三民區本館路600巷20號 |
Back to all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