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麟殯葬禮儀服務

Funeral Knowledge葬儀百科

環保葬

如何在新北市進行植葬?詳細流程大公開_上方-778x402.jpg

如何在新北市進行植葬?詳細流程與指引

在新北市,政府鼓勵植葬並提供相關的補助計畫,減輕喪葬費用的負擔。通過簡單的申請流程,家屬可以在生命園區內為親人選擇安葬位置,並以尊重的方式進行追思。植葬的理念在於尊重生命、珍惜土地,讓每個逝去的靈魂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歸宿。

在生命的旅途中,我們難免會面對告別的時刻。當往生者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,您是否曾想過,雖然生命已經結束,但它仍然能在大自然中重生?正如那句古語所說: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”。在特定的綠化地點,將逝者的骨灰撒向大地,讓它們化作春泥,回歸生命最原始的狀態,這便是植葬的理念。

植葬,這種近年興起的環保葬方式,已然成為許多人心中最美好的告別選擇。它不僅不會佔用寶貴的土地,還能以其獨特的方式延續生命的意義。許多人好奇,植葬到底是什麼?這種方式是否適合我?

如何在新北市進行植葬?詳細流程大公開_內文.jpg

植葬的定義與優點

植葬是一種特殊的環保葬儀,與傳統的埋葬方式不同。當我們將骨灰研磨成更細的粉末後,便可以將其撒在政府指定的綠化地點,這些地方不僅是對於逝者的安息,也成為自然的一部分,象徵著生命的延續與重生。

許多家屬常常將植葬與樹葬混淆。事實上,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埋葬地點的不同。樹葬通常在政府的公墓內,而植葬則是在政府規劃的綠地中,將骨灰以更環保的方式安置。這不僅讓土地能夠得到永續利用,還能減少安葬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,避免因燃燒供品而造成的空氣污染。

政府的支持與申請流程

值得一提的是,政府也為選擇植葬的人提供了補助計畫,旨在減輕喪葬費用的負擔。您可以免費申請政府的補助,這使得喪葬費用不再成為家庭的一道沉重負擔。雖然植葬的衍生費用包括申請規費及骨灰再處理費,但在各縣市的規定下,許多地區都提供免費服務。

要進行植葬,需要準備的文件有:死亡證明、身份證、起掘證明等,然後將這些文件提交至各地的殯葬管理處。經過審查後,將安排骨灰的再研磨,最終在生命園區內將骨灰安置於事先選好的位置。

申請人

應備資料與證件

家屬或委託者

1.    由受託者(或代辦業者)申請,需填具骨灰拋灑、植存委託書。

2.    填寫切結書。

3.    填寫新北市政府骨灰拋灑植存實施報備書。

4.    身分證及印章(家屬自行申請、代辦業者或受委託申請者均可)。

5.    請備申請人與亡者關係之證明文件、火化許可證、亡者除戶證明、死亡證明書或起掘證明或遷出證明。

6.    國外運回之骨灰(骸):應有死亡地權責機關出具死亡證明、火化許可證(要包含翻譯本,相關證明皆須經中華民國外交駐外單位認證)。

植存流程與地點

植存流程說明

1.          新亡者或由墳墓起掘出之骨骸,須先辦理遺體火化,並申請「骨灰再處理」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已火化完成但未研磨的骨灰,需申請「骨灰再處理」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提供骨灰袋及植存盒,以裝盛研磨後之骨灰用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裝盛好之骨灰,由家屬確認無誤後領回保管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申請植存者,由殯儀館聯繫生命園區確認可進行植存之日期,並通知家屬於當日至生命園區進行植存。


植存地點

資格限制

電話

費用

新北市-金山環保生命園區

不限設籍地

02-24082665

免費

新北市-三芝櫻花生命園區

不限設籍地

02-22571207

免費

臺南市-大內骨灰植存專區

全國皆可申請

06-2144333

$3,000/

花蓮縣-慈雲山懷恩園區環保植葬區

本鄉$3,000/

非本鄉$5,000/

03-8523126

$3,000/

$5,000/

 

對於植葬的常見疑問

在這個過程中,許多人會有各種疑問。例如,植葬是否需要看風水?其實植葬不需要特別考慮風水,但家屬可以在選擇穴位時,根據自己的信仰和需求做出選擇。至於如何祭拜,植葬的形式並不拘泥於傳統,您可以利用政府的線上追思系統,或依自己的信仰舉辦追思聚會。

不過,植葬一旦完成,骨灰將無法回收,因此在選擇這種環保葬方式前,請務必深思熟慮。

在這段生命旅程的終點,選擇植葬,讓逝者的靈魂回歸自然,成為大地的一部分,無疑是一種最美的告別方式。讓我們共同珍惜生命,並以最環保的方式延續這份美好。


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
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。
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,就如同家人般溫暖,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,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,尊嚴體面、放心遠行。

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,歡迎撥打服務專線
24小時免費|禮儀服務專線:0800-555-186
金麟生命禮儀團隊,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


金麟生命 全省服務據點


Back to all

其他文章

array-ic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