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麟殯葬禮儀服務

Funeral Knowledge葬儀百科

殯葬禮儀

孝女白琴_上方-778x402.jpg

哭到登上國際媒體 — 台灣的孝女白琴文化解析

台灣的傳統文化屢登國際版面,紙紮曾獲邀參展,而本文將介紹的孝女白琴也得到不少媒體的專訪。到底什麼是孝女白琴?又為什麼在喪禮上需要一個代哭的人呢?

不知道大家是否在喪葬場合看過,會場內一名女子哭得聲嘶力竭,甚至跪爬在地上哀號的場面。不知情的人可能會想說這家人真是悲痛萬份,但事實上這位在地上痛哭的女子與喪家並無血緣關係,哭泣是她們的工作。她們穿梭於各個喪葬會場,用自己的哭聲來感染家屬的情緒。不少國外媒體對這種代哭文化感到好奇,BBC、Discovery頻道和日本的NHK電視台爭相採訪。這便是我們本文的主角-孝女白琴。
孝女白琴_內文.jpg

孝女白琴是什麼?

孝女白琴,又可叫哭喪婦/女,粵語叫做喊口婆。在日本有更多名稱,包括鳴女、哭女和泣澤人等。哭喪女的文化並非台灣獨有,實際上南亞、歐洲甚至南美和非洲都有類似的文化。只是現代將代哭作為職業的人少之又少,所以台灣的孝女白琴便成為矚目的焦點。


為什麼要代哭?孝女白琴的工作是什麼?

家中親人過世,哭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,為什麼還要專程花錢請人來代哭?這樣不是很矯情嗎?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經歷過悲痛欲絕的狀況,其實在極端的難過痛苦之下,有時反而哭不出來。另外,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,認為親人過世一定要痛哭失聲才能表達孝道以及痛失親人的痛苦。如果哭不出來反而會被左右鄰里認為是不孝,久而久之就開始有了請人代哭的習俗。一來是藉由孝女白琴的哭泣聲感染周遭的氛圍,二來則是透過代哭來防範左鄰右舍的耳語。

孝女白親的工作就是到會場哭而已嗎?明明不是親人為什麼哭得出來呢?有些哭喪女比較善於渲染情緒,工作時真的能哭出來,但更多的是準備一些刺激眼睛流淚的東西(例如薄荷),再搭配上哀淒的聲音來表現。孝女白琴的工作當然不只是在會場痛哭,還要念祭文。此外有些孝女白琴熟稔喪葬事務,也會幫忙準備祭品、打掃和布置等基層的工作。



孝女白琴是誰?

孝女白琴出自布袋戲「雲州大儒俠」,原名叫白瓊。白瓊的母親在生前告訴他,希望死後能葬在靈山金佛塔的法海來皈依佛門。孝順心切的白瓊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而東奔西走,為的就是將母親的骨灰帶往金佛塔。白瓊在戲劇中的形象便是身著素縞,手持哭喪棒,上面寫著接引西方。由於觀眾對白瓊的印象太過深刻,這個角色的名字後來也變成孝道的代名詞。所以在喪禮上代哭的哭喪女便有了孝女白琴這名稱。


後記


隨著時代演變,孝女白琴這樣的職務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,畢竟現今的喪葬流程一概從簡。再加上華人對孝道的觀念也變得開放,像孝女白琴這樣的特色文化也漸漸式微了。另外絕大多數人還是對殯葬報以異樣的眼光,也讓從業人員的發展受阻。未來這項傳統技藝或許也會被埋葬在時代的洪流之下吧。



金麟生命為家屬分憂解勞
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您也可以與金麟生命禮儀服務團隊聯繫。
金麟生命會用心陪伴,就如同家人般溫暖,與您一起送別親人最終一程,讓親人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,尊嚴體面、放心遠行。

如有任何殯葬服務需求,歡迎撥打服務專線
24小時免費|禮儀服務專線:0800-555-186
金麟生命禮儀團隊,提供您專業又暖心的服務


金麟生命 全省服務據點


Back to all

其他文章

array-icon